数字化赋能“新时代劳动育人”联盟校团队服务参考标准
“三协同”劳动教育教学联盟校学术服务团队
【征求意见稿】
一、服务宗旨
坚持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指导原则,基于数字技术支持实现劳动育人全过程记录,积极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崇尚劳动,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将劳动教育作为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做好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志愿者服务劳动、实习实训等劳动实践指导,努力画好劳动教育同心圆,形成齐抓共管、多方协同的劳动教育育人合力。
二、服务对象范围
²(一)服务对象:全国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普通本科院校、教研院所(中心);师生、教研人员等。
²(二)服务范围:校内校外、线上线下。
三、服务理念
ü(一)协同备课:协同备课多元化(后附服务交付清单)
ü(二)协同育人:协同育人生态化(后附服务交付清单)
ü(三)协同发展:协同发展体系化(后附服务交付清单)
四、服务性质
ü(一)基本公共服务(非注册体验用户)
ü(二)发展提升增值服务(专业化)
ü(四)互助合作服务ü(特色化)
(五)自愿提升服务(公益化)
ü(六)有偿服务 (签约化)
ü(七)无偿服务(非注册体验用户)
服务内容
依托教育教学数字化、师资建设数字化、学生服务数字化、治理方式数字化、数字化评价流程化、成绩统计显示实时通证数字化服务“做学教展评”一体化,实现劳育的发展梦,师资能力的提升梦,主要体现在:
(一)三全育人
u1、全员育人:全员育人,是指由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组成的“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学校成员包括辅导员、班主任、党政管理干部、“两课”专业教师、图书馆工作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家庭主要是指父母亲;社会主要是指由校外知名人士、优秀校友等;学生主要是指学生中的先进分子。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到育人工作中来。举全员之力、汇全员之智、用全员之情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让每个学生受到关注。
2、全程育人:是指学生一进校门到毕业,从每个学期开学到结束,从双休日到寒暑假,学校都精心安排劳动教育,贯穿始终。
3、全方位育人:是指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载体,主要包括学生综合测评和奖学金评比、贫困生资助与勤工助学、学生组织建设与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学风建设、诚信教育、社会实践等,将劳动教育寓于其中。
三教改革
教师改革+教材改革+教法改革(课程劳育)教师更新理念 教材改革深化 教法变革灵动
教师改革:
1)服务助力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
2)服务助力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3)服务助力稳步推进高职院校教师管理制度。
教材改革:
1)服务助力制定劳动教育教材编写、选用标准。
2)服务助力开发教材信息化资源。
3)服务助力及时动态更新教材内容。
教法改革:
1)服务助力以校企合作、育训结合为教法改革切入点。
2)服务助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教法改革。
三课融合
1、课程劳动课时,劳育 16/32学时
1)通识教育课程
服务课程开发与整合
服务教学实践与评价
2)专业融合课程
3)素养拓展课程
2、课程劳育层面
1)三个报告、三种精神、 三种劳动、三种服务
学习:学生课程学习报告
实践:学生劳动实践报告
成效:教学质量评估或教学成效报告
2)三种精神
劳动精神: 勤恳耕耘不辞辛苦
工匠精神: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劳模精神: 任劳任怨勇于奉献
3)三种劳动
家庭劳动: 生活家务井井有条
社会劳动: 公益志愿勇于实践
学校劳动: 清洁班级整理校园(含专业实习实训劳动)
4)三种服务:
自我服务: 衣食往行以身作则
公共服务: 关心集体奉献社会
志愿服务: 任劳任怨主动作为
5)“四度”成效评价
对常识知晓度: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
情感认同度:家庭劳动社会劳动公益劳动体检获得积极愉悦
意识内化度:自我服务公共服务志愿服务培养品格关键能力
行为稳定度:言行举止内在外显观念系统自觉自洽
6)“四可”劳动习惯养成
可显示性:客观行为和结果的呈现共识合理性
可检测性:检测指标、详细的检测程序和明确的检测方法让师生有种获得感
可预期性:效果有所期待
可操作性:易把握形式上易践行
(四)课堂:线上线校下、校内校外。
(五)课题:发布创新研究动态、共享创新研究资源、交流创新研究成果、合作创新研究课题
服务方案
一个方案(计划)人才培养方案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2、制定教学实施方案
3、制订教学计划(日、周、月、学期、学年)
(二)二个日志(组织)
1、学生个人劳动日志
2、班集体劳动日志个人日志+集体日志
(三)教改(实施)教师改革+教材改革+教法改革
三个教师改革+教材改革+教法改革(课程劳育)
1、教师更新理念
2、教材改革深化
3、教法变革灵动
(四)四个要求(要求)上手+上脑+上心+上口
(五)五个培育(成果)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创新
(六)六个面向(定位)向上+向下+向前+向后+向旁+向心
(七)七个活动(流程)团队建起来+目标树起来+方案订起来+课程上起来+基地用起来+评价管起来+教材编起来
(八)八个结合(方法)线上与线下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劳动与课程结合+劳动与思政结合+劳动与专业结合+劳动与传播结合+劳动与研究结合
七、服务过程
ü(一)三协同:协同备课多元化 协同育人生态化 协同发展体系化
ü(二)三深入:深入学校传播 深入班级传承 深入学生传习
ü(三)三传劳:传播劳动思想 传承劳动精神 传习劳动技能
ü(四)五进五育
进家庭:日常家务劳动实践——参与家务劳动,争做美食达人
进社会:社会服务性劳动实践——参与社区活动,争做志愿达人
进职场:体验职场生产劳动实践——参与职业劳动,争做职业达人
进研学:研学劳动实践——参与调研活动,争做研学达人
进创新:创新劳动实践——积极创新劳动,争做创新达人
ü(五)五创五成
五创
1、以劳创新 创新之美
2、以劳创造 创造之美
3、以劳创作 创作之美
4、以劳创业 创业之美
5、以劳创立 创立之美
五成
1、以劳成美 展学习实践成果之美
2、以劳成美 展科学研究成果之美
3、以劳成美 展技术技能成果之美
4、以劳成美 展文化艺术交流成果之美
5、以劳成美 展专业实践成果之美
ü(六)育“五好”学生
以劳促全五育融五育并举育“五好”学生
以劳树德:思想品德好
以劳增智:学习成绩好
以劳强体:身体素质好
以劳育美:审美能力好
5、以劳创新:创新实践好
八、服务质量
ü(一)可预期性
ü(二)可感知性
ü(三)可改进性
ü(四)可靠性
(五)响应性
ü(六)保证性
(七)移情性
ü(八)可有形性
九、服务支持
(一)专家团队
u1、专家智库
u2、联盟校团队队员
u3、产教融合技术支持团队
u4、专家学者
u5、指导教师团队队员(助教)
(二)联盟单位
u1、劳动教育研究院
u2、劳动教育研究中心
u3、三协同劳动教育教学联盟校学术服务团队
(三)服务资源
u1、课程资源:纸质教材+数字化赋能电子资源库
u2、平台资源:劳育通、劳动教育云、劳动美育实践教学管理平台等
u3、组宣资源:劳育联盟校专家智库
十、服务管理报价评价与改进
1、服务管理要求
2、学习活动管理
3、师生信息安全管理
4、服务内容实施要求
5、服务方案确定及报价
6、服务协议订立
7、服务承诺和风险提示
8、服务交付清单
9、服务效果评估
10、服务沟通与反馈
11、 服务评价与改进
劳育联盟校服务团队简介
劳育联盟校团队创建于2020年4月,是职教先锋学术交流团队的基础上,新成立专门服务劳动教育团队。职教先锋学术交流团队数十年来,建了数百个大中小学教学研究群里,经常发布创新研究动态、共享创新研究资源、交流创新研究成果、合作创新研究课题。引起一线骨干教师、院校领导、学术专家等相关部门关注与支持,动员更多热爱教研教师,积极参与进课程教材开发与线上线下培训交流,并立志与把职业当事业做的,一群积极探索者,是新时代新课程与教材开发的民间自发的“三项教师”(自己找项目、做项目、讲项目)团队。
为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要求在大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必修课文件精神。争做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师一一聚全国有志服务劳动教育同仁,线上线下协同备课共建共享共同成长,共同服务劳动教育!
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诚邀更多有志劳动教育的,同仁共建共享服务劳动教育课程!
三协同劳育联盟校学术服务管理团队“五创”亮点
创新 创新劳动教育理实一体理念,三协同共建共创教研团队,有效破解劳动教育方法难题,让教与学更新更宽更广。
创建 创建劳育三协同联盟校学术服务管理团队,聚拢劳动教育教学专家,有效缓解劳动教育师资紧缺问题,有效指导学生劳动教育学习实践。
创设 创设“劳育通”微信小程序服务平台,实现新形态教材、混合式教学模式、院校师生的无限对接,有效突破劳动教育时空界限,实现百万师生线上线下共上劳动教育班公开课梦想!
创立 创立劳动教育教学劳动教育清单和相关服务团体标准,统一指导千校万师万班开展教学,有效化解各自为战问题,让劳动教育(方案)放之多校而皆准!
创优 创优劳动教育课程服务团体标准,博学众学派优秀成果,科学设计劳动教育评价体系,让教与学有据可依,有效锻造高品质劳动教育。
2022年7月1日
协同备课:是指以劳动教育云(“劳育学管通”小程序)为服务平台,发挥云平台实时在线、多对象在线、多方式在线的云管理功能,倡导各院校劳动教育教师自愿实时或分时在线集体备课,以协同备课为突破口,实现新形态教材、混合式教学模式、院校教师备课的无缝对接与无限融合,集众家之长,汇名师之慧,互通互联,交流交融,共建共享,有效突破劳动教育备课的时空界限,快速指导各教师有效备课,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协同育人:通过在线协同备课,互通交流 ,奉献各院校劳动教育教学方案,比较、分析后供其他各院校借鉴,解决了普遍性,再以因地制宜 ,解决了特色性,形成在线院校协同育人的格局,共育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协同发展:通过在线协同备课和协同育人,开放育人环境,创新育人模式,共享育人优势,协调育人资源 ,达到协同发展的目的。
团队服务内容:宣讲劳动教育政策、开发劳动教育课程、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培训、指导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推动学校劳动教育活动开展、带动劳动教育机构、协会开展活动和研讨交流。
团队服务研究成果:
组织开发编写《实践劳动教育新课改指导》(任务+活动口诀版)系列丛书:
本套系列指导丛书编委,都是来自全国各个大中小学,熟悉“劳育”教学实施流程的一线教育工作者。编写过程中充分研究学习了与之相关的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结合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教材〔2020〕4号)文件精神中在提到的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有机衔接,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
政策依据: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人力和社会保障部社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
理论依据: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劳动通论》、《劳动教育通论》《劳动教育论要》《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导意见、黄炎培职教思想等专家名著
实践依据:
编写过程中请教全国多名劳动教育专家、校级领导、一线骨干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研学劳动实践基地领导、校企合作单位领导担任教材编审顾问。
创新编写的系列丛书教材特别设计:
《大中小学各学科劳育融合列车时刻表》,包括了当今学科专业劳动教育融合的各个层面,并用列车时刻表和表盘的方式呈现,引导教师、学生要竖立正确的劳动观,引导大家按劳动列车时表指引上下劳动幸福和谐号列车,非常形象,还设计了口诀,是师生易学易记,形象生动,口诀如下:
幸福新生活和谐列车(大中小学号)
实践劳育动真格,学科融劳各特色。
思专课实四方向,目标定位上列车。
校课内外进社区,假日公益练自我。
日常生产服务三,幸福生活不下车。
编写过程中充分采纳各方专家骨干教师意见和建议,结合大中小学各学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在劳动教育途径、关键环节和评价共性与个性并存,并制订各分册版本的编写目标各有所不同侧重其中:
《实践劳动教育新课改指导》(案例集锦)教师版
适合于大中小教师作为劳动教育教学参考用书,侧重于扎实学生劳动基础,简称劳基版;
《劳动教育指导》(中职)学生版
适用于中职学生,侧重于培养学生劳动素养,简称劳素版;
《劳动教育指导》(高职)学生版
适合于高职生,侧重于培养学生劳动创新创业能力,简称劳创版;
《劳动教育指导》(技工)学生版
适合于技工院校,侧重于培养学生劳动技术技能,简称劳技版;
《劳动教育指导》(高校)学生版
适合于大学生,侧重于培养学生劳动理论思想创新与实践研究,简称劳实版。
团队服务近年的研究成果:
百群专家新创课联盟创新开发成果有:
2011年创新开发了四色彩色图解版《职校生入学指导》并原创了职校生列车时刻表。
2016年创新开发任务+活动口诀版《职校生学习指导》填补了职校生不会学习,又没有相关正式学习指导用书的空白。
2019年创新开发线上线下并进任务+活动口诀课程教材《启航青春一一职校生入学教育》
2020年创新开发了线上线下双线并进《实践劳动教育新课改指导》案例集锦(大中小学版)教师教学参考用书。《劳动教育指导》(中职版高职版技工院校版)学生用教材。
二、积极探索“三劳共育三阶递进 五位一体”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创新与实践
1、 2020-2021年公开出版中职、高职、技工院校《劳动教育教程》四本
2、在全国牵头搭建三协同协同备课、协同育人、协同发展的劳动教育学术服务团队,打造了全国第一个面向全国3000所学校开通优质劳动教育资源校校通、班班通、生生通劳育通小程序平台并创了“千校万师万班”线上线下互动班课“劳育通”微信小程序,吸引了全国27个省167所学校加盟与拟加盟,5477名教师(含学生助教),创建班级5554个;累计参与学生81009人次,累计学习资源274818学时,学生上次个人劳动513924次,师生互评批阅6972980次。
2、创新一个方案二个日志三个报告四个维度成效评价五育并举做学教展评一体化新时代线上线下人工智能参与劳动教育模式。
3、2021年暑假2022年寒假期间开展五进五育五创五成劳动教育实践吸引了全国17所学校20896名同学参加并取得了良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
4、劳动教育教学团队方面组建了针对教师劳动教育学术服务团队,针对教师紧张情况组建了各校劳动教育服务管理团队。
4、在课程实施服务方面起草劳动教育三协同服务团体标准和高校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实施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
5、团队起草大学生假期社会劳动实践以劳创新“五创”实践指南——劳创之美
6、以劳成美大学生假期劳动实践个性化劳动创新成果“五成”评选参考细则
7、构建三协同服务理念
8、创新做学教评服务模式
9、出版教学阶段性成果
10、开启劳动教育学术服务旅程
三协同(协同备课、协同育人、协同发展)劳动教育学术服务团队,创设了全国第一个面向全国 3000所院校开通优质劳动教育资源的校校通、班班通、生生通、“千校万师万班”线上先下互动互 通的“劳育通”平台(小程序),吸引了全国约3000多所院校87718名师生使用该程序劳育通微信 小程序学习与过程性评价。并在平台上打造“三协同劳育联盟校”指导全国5761位教师(团队队员助教),参加各类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多名联盟校团队队员被全国十几院校特聘为劳动教育实践指导专家,并以共建共享模式组建了各校劳动教育服务管理团队,有效缓解劳动教育师资紧缺问题,有效指导学生劳动教育学习实践。
创设三协同育人整体方案:一个核心(劳动教育目标)、二个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劳动教育课 程方案)、三个日志(学校日志、班集体日志和个人日志)四个维度评价 (基本劳动常识的知晓度、劳动情感的认同度、劳动意志和信念的内化度、劳动行为的稳定性和一贯性)、五位一体(教、学、做、展、评一体化)新时代线上线下劳动教育教学模式。
“三协同”劳动教育教学联盟校学术服务团队承担该课题“劳动教育教学“做-学-教-展-评”五位一体教研项目”,基于劳育通微信小程序“三协同”劳动教育做学教展评一体化模型构建理论及应用。参与本次三教改革“教师”“教法”改革团队阶段性研究成果研究专家领导团队有(排名不分先后):
取得教育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及效果证明
三协同劳动教育教学联盟校学术服务团队核心成员,河南省商丘技师学院侯银海老师教务处张自遵处长带领教研团队、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王官成书记带领教研团队、吉林省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公共教育学院王政院长带领教研团队、首届内蒙古自治区学校劳动教育教学与实践指导委员会高林椿秦亚吉带领教研团队、内蒙古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李智军处长带领教育团队、河南师范大学李醒东教授带领教研团队、四川师范大学劳动和实践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毛轩带领教研团队、甘肃兰州大学刘金荣教授带领教研团队、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学工处韩春卉处长带领教研团队、浙江杭州萧山技师学院曹飞颖副院长带领教研团队、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梁露教授温君慧高级政工师带领教研团队、辽宁省朝阳工程技术学校毛翠丽老师带领教研团队、湖北省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毛平处长带领教研团队、山东省滨州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处刘文卿教授带领教研团队、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劳动关系与工会理论研究院周芳院长带领教研团队、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教务部副部长石礼伟带领教研团队、安徽合肥经济学院教务处武月锋处长带领教研团队、广东省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工处刘永旭老师带领教研团队、河南女子职业学院学工处刘春伟处长带领教研团队、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智库”负责人孙连栋带领教研团队、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工处沈冠娟处长带领教团队、山东省鲁北技师学院学工处李赫老师带领教研团队、山东省潍坊商业学校孙中升校长带领教研团队、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周文斌老师带领教研团队、江苏省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工处郭劲东处长带领教研团队、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校董超校长带领教研团队、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吕晔林老师带领教研团队、江苏省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公共教学部褚红征老师带领教研团队、辽宁职业学院学工处赵学玮处长带领教研团队、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学工处周葛龙处长带领教研团队、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李云梅副院长带领教研团队、山东省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齐守泉教授带领教研团队、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章红兵教授带领教研团队、河南省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牛海云教授带领教研团队、河南物流职业学院教务处王贝贝处长带领教研团队、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党副教授副院长李军义带领教研团队、内蒙古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学工处刘瑞霞处长、内蒙古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学工处副处长王宏伟带领教研团队、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工额尔定其其格处长带领教研团队 、内蒙古包头市土右旗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乔玉芳老师带领教研团队、内蒙古鄂尔多斯理工学校(鄂尔多斯工业技师学院)赵立全权副校长带领教研团队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大路新区准格尔旗职业高级中学教研室高杰峰老师带领教研团队、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区教研中心、广西二轻技师学院韦杰梅副院长带领团队教研、山西省乡宁县职业中学尉六龙校长带领教研团队、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综合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教务处史艳亮老师带领教研团队、河北省张家口职教中心黄爱春副校长带领教研团队、河南项城中等专业学校张锦军副校长带领研团队、河南省长垣市中等专业学校韩东林副校长带领教研团队、河南省鹤壁工业中专梁胜民副校长带领教研团队、辽宁省锦州机电工程学校崔宝秋校长带领教研团队、辽宁省凌海市职教中心张国明校长带领教研团队、山东省泰安市理工中等专业学校徐晓副校长带领教研团队、河北省涿州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闫卫星副校长带领教研团队、河南省柘城县职业教育中心司广峰副校长带领教研团队、四川省宣汉职业中专学校邓宗胜老师带领教研团队、山东省威海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李明老师带领教研团队、海南三亚荔枝沟中学段红波校长带领中学联盟校研团队、陕西省吴积军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任婧老师带领教研团队、浙江杭州市富阳区富春第七小学章振乐校长带领教研团队、河南省济源市梨林小学段济宁校长带领小学联盟校研团队、黑龙江省鸡西市恒山区恒兴小学孔祥梅校长带领教研团队、甘肃兰州中科根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景通桥校长带领教研团队、安徽省淮北星月拓展基地校长段艳玲带领教研团队、河南省商丘市科技中专史孟键校长带领教研团队、重庆建筑高级技工学校张何书记带领教研团队、老九匠国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李勇董事长领教研团队、北京世纪宏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张荣盛董事长带领教研团队.......
(备注:后附大学本科、高职高专、中职、技工院校、中学、小学共计60多所学校单独推广应用及效果证明排名不分先后见附件1)。
经过近几年的积极探索和教学实践,其《“三协同”做学教展评五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教学成果,借鉴一体化教学模式和信息化教学手段,以劳动教育为基础探索的“做学教展评”五位一体教学模式,打造并公开出版发行大中小学互联网+新形态任务+动画活动口诀式一体化精品系列教材丛书,《劳动教育教程》和《劳育为公惠达学子 千校万师万班公开课 勤为径劳作舟 绽放青春芳华》线上线下公开课,通过全校师生使用情况结合应用前后对比《学生学习报告》《学生劳动实践报告》《学校教育教学评估报告》和师生反馈等综合成效评价(见附件2),认为该模式设计思想符合“立德树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和“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做学教一体化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教学过程以学习任务为载体,“做”“学”“教”“展”“评”五环节一体的设计合理;教学内容以习近平新时代教育思想和新发展理念为起点,丰富多彩,特色鲜明;学习目标明确,可测可达;学习过程可全员参与,可视、可控、可管,可线上可线下,可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效果可评、可反馈、可持续提高;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可共建、共享,实现协同备课、协同育人、协同发展;信息化教学平台可实时、多对象、多方式等的在线模式,简单易用,功能覆盖教学全程。该模式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解决了劳动教育师资薄弱、教学资源缺乏、教学过程监控失位、教学评价繁琐等不足和问题,教学成本较低,对我校劳动教育教学实践开展和教学模式进一步创新有较大的借鉴和促进作用,同时也会对我校创新其他课程教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学校负责部门
(加盖公章)
2022年 月 日
参与本次三教改革“教材”改革团队阶段性研究成果研究专家领导团队有(排名不分先后):
《中职生劳动教育教程》(互联网+新形态一体化精品教材)
专家委员会
主任委员:曲 霞 李醒东
委 员:侯银海 张自遵 韩春卉 毛翠丽 梁 露 王继梅
编写委员会
主 编:毛翠丽 侯银海 李 明
副主编:张自遵 刘文光 梁胜民 韩春卉 陈塞月 董淼
武 晶 闫卫星 卫 锋 贾慧青 任 义 陈东峰 宋博阳
编 委:曹飞颖 唐春凤 王海军 李 飞 黄慧宇 李秀露
王 惠 张红霞 孙英俊 杨 玲 翁晓民 杨显青 卢红霞 张 鸽
侯银海 河南省商丘技师学院
张自遵 河南省商丘技师学院
韩春卉 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
陈塞月 辽宁省朝阳工程技术学校
董 淼 辽宁省朝阳工程技术学校
黄慧宇 广东省中山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卫 锋 河南省商丘技师学院
贾慧青 河南省商丘技师学院
李秀露 辽宁省朝阳工程技术学校
刘文光 辽宁省朝阳工程技术学校
翁晓民 辽宁省朝阳工程技术学校
武 晶 辽宁省朝阳工程技术学校
杨 玲 辽宁省朝阳工程技术学校
杨显青 辽宁省朝阳工程技术学校
李 明 山东省威海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毛翠丽 辽宁省朝阳工程技术学校
宋博阳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教体局
孙英俊 浙江省杭州市闲林职业高级中学
唐春凤 上海市奉贤中等专业学校
闫卫星 河北省涿州职教中心
卢红霞 河北省涿州职教中心
张 鸽 河北省涿州职教中心
任 义 湖南省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
陈东峰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生劳动教育教程》(互联网+新形态一体化精品教材)
专家委员会
主任委员:曲霞李醒东
委 员:侯银海 张自遵 韩春卉 毛翠丽 梁 露 王继梅
编写委员会
主 编:梁 露 张自遵 王继梅
副主编:侯银海 王贝贝 于 澍 韩春卉 毛 平 王佑华
吉家文 马 红 李 琨 王 政 李金保 吕晔林 董 超 齐守泉 郭 丽
编 委:毛翠丽 黎 娜 王 妍 刘丹丹 卫锋 曹飞颖
贾慧青 陈东锋 张 宇 康华江
侯银海 河南省商丘技师学院
张自遵 河南省商丘技师学院
韩春卉 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
梁露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王继梅 山东省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王贝贝 河南省物流职业学院
刘丹丹 河南省物流职业学院
于 澍 辽宁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王 妍 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毛 平 湖北省荆州职业技术学院
王佑华 湖北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吉家文 海南省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马 红 海南省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李 琨 黑龙江省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王 政 吉林省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李金保 吉林省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吕晔林 河南省职业技术学院
董 超 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校
齐守泉 山东省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郭 丽 河南省职业技术学院
《技工职校生劳动教育教程》(互联网+新形态一体化精品教材)
专家委员会
主任委员:曲 霞 李醒东
委 员:侯银海 张自遵 韩春卉 毛翠丽 梁 露 王继梅
编写委员会
主 编:韩春卉 侯银海 曹飞颖
副主编: 张自遵 刘明生 毛翠丽 卫 锋 贾慧青 秦鸿哲
编 者:(排名不分先后)
张自遵 王文超 麻莉 张薇 曹飞颖 毛翠丽 侯晓凤 王延飞 谭延科 卫 锋
贾慧青 韩迎朝 张红霞 王 惠 王黎明 何 涛 邵福林 宋大帅 袁 蒙 任 义
陈东锋 闫卫星
韩春卉 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
曹飞颖 浙江省杭州萧山技师学院
刘明生 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
侯晓凤 河南省郑州商业技师学院
谭延科 山东省泰安技师学院
王延飞 山东省泰安技师学院
王文超 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
王 惠 山东省济南市技师学院
张 薇 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
秦鸿哲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也对给予长期关注“三协同”劳动教育教学联盟校学术服务团队,工作发展并学术指导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劳动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书记刘向兵、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劳动教育学院(劳动教育研究院)李珂院长、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教育学院副院长曲霞、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教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党印、上海师范大学何云峰教授、北京永恒信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江祥衡先生、教育部劳动教育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青少年劳动教育项目开发与实施”标准起草人之一北京安达思创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郭雅、中国人生科学学会标准管理委员会秘书长王飞、秦铭文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琴、河南省安阳市诺高科教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高贵宾等领导专家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2年7月1日